企业管理-工商管理联盟

  工商管理联盟 > 企业管理 > 营销扫瞄 > 浏览文章

电动车行业如何在艰难中发展

作者:高乃龙 马爽 来源:中国营销传播网 文章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09年08月07日 【字体:

  为什么写这个标题,正是因为笔者看到电动车行业所面临的多重危机和尴尬的局面,以及我们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,却又不知道如何应对?尤其是近期杭州、长沙、湖北、西安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禁限电动车,媒体也在不断打压,国家新政迟迟没有出台,导致电动车生存的环境进一步恶化,电动车究竟怎么了,是谁在“谋杀”电动车行业?

  回答这个问题,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,肯定是外在,比如禁限不合理、媒体报道不客观、国家没有标准……但很少有人去反省我们自己,难道我们行业就一点责任没有?我们企业家就没有责任?通常我们有一个毛病,总是喜欢去指责别人,总是认为是别人的问题,总是认为是应该的,电动车行业之所以走到今天是一种必然,不是一种偶然。

  两个事件所引发的思考

  事件一:2007年9月30,云南省公安厅下文,从2008年1月1日起,“三类车”(主要指电动车)在国家没有新的标准和办法下来之前,一律禁止销售、注册和上路行驶。当时情况万分紧急,凡是在云南省销售的电动车商家也好,厂家也好,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有人的出人,大家显得空前的团结,通过各种渠道展开政府公关,功夫不负有心人。2007年11月21日云南省公安厅发布第278号文件称:玉溪市、大理 白族自治州作为试点州(市),电动自行车是否纳入机动车管理,以该车的最高车速是否超过现行标准为准。这就是政府公关的结果,如果当时不去争取,你想想看,云南电动车的市场又在哪里?

  事件二:2007年12月,笔者受浙江某企业委托,筹备电动车商会一事,希望能有一个全国性的组织来来协调各地政策,结果是江苏某企业老总为了当会长,但自己又不具备这个能力,等种种原因,僵持不下,搞得笔者是吃力不讨好,想想挺可悲的。

  其实谁当不当什么会长,跟我们没有关系,我们只希望有人带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为电动车行业能争取一个宽松的环境,这才是根本!

  电动车行业的六大误区

  不知道上述两个事件对大家有没有一点启发?如果我们电动车行业都能像云南一样团结,不各自为政,或许其它城市禁电风波的环境会好一些,可惜没有人在乎,这是政策环境。那么电动车行业究竟该如何发展?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营销咨询顾问经历,同时也以行业专家身份接触过众多企业,对此深谙其道,本着对电动车行业发展的高度,列出当前“电动车行业的6大误区”,来引发读者和业界的思考。

  误区一、就知道赚钱

  这一点是电动车行业的通病,很少有企业去关注行业的公益事业和承担社会责任。为了赚钱有部分企业不择手段,挤占上游供应商利润、打压下游渠道商或者骗销,甚至承诺不兑现;有部分企业则小富即安,缺少忧患意识。而有的企业偷工减料,欺骗消费者。三鹿奶粉就是最好的例证,因为它违背了做企业最基本的道德底线。

  记得汶川大地震王石捐款200万,并抛出了“捐款不应成为企业的负担”,结果引来一片谩骂声和质疑,有网友曾这样评价王石“不管你盖了多少高楼,不管你征服多少山头,可你的心灵却高不过一座坟头”。马云曾经也说过这样类似的话,却也被网友指责“马云的长相与马云的心灵一样”。

  所以作为企业家一定要弄清赚钱究竟是为了什么?如何处理好人与金钱之间的关系、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、人与心灵之间的关系。

  误区二、看不清行业本质

  经常有人问我,电动车为什么不能下乡,原因只有一个,就是这个产业对国家的贡献太小,我说的是财政贡献,虽然有企业号称自己是全球最大?上百万辆销售?可真正交了多少税?企业自己最清楚,比如100万/年,按照13%纳税,1.3亿请问交了没有?不要说1.3亿,3000万都没有交到。既然你对国家财政都没有这么大的贡献,你还想要补贴,笑话?尽管有人在努力,但希望不大,这就是本质。

  另外,有企业咨询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,可以这么讲,它是符合国家的环保能源战略,但短期内不会形成规模销售、规模生产,背后有很多原因,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利益集团的博弈,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乐观。

  误区三、缺乏远景思维

  听说最近电动车价格战打的如火如荼,不可开交,48V简易款产品从突破2000元开始,一路往下掉,1680元—1580元—1499元—1375元—1280元—998元.......看到这些数据我有些看不懂,以前价格是电动车入市的敲门砖,没想到被某些企业作为救命稻草。本以为通过此手段引领行业洗牌,可事实不是这样。举例,一场台风过后,大树可能被刮倒,而小草却毫发未损,为什么?自然界的生存规律同样适合电动车行业。 

  价格战往往是下下策,不相信你到9、10月份在看看,一度疯狂打价格的企业还是那么风光吗?我早就提醒过很多企业,现在是消费者消费信心的危机,所以弄不清楚病因乱吃药,是会出问题的。不仅伤身体,而且提前透支市场,更有甚者打着伪营销论调,忽视企业表面繁荣之下的脆弱,所以企业要有远景思维。


人支持

人反对
工商管理联盟www.mbaun.net

网站搜索